相关问答
申请劳动仲裁的方法:一、申请人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根据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
我了解的哪些纠纷不能申请仲裁包括:1.将纠纷提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是民事主体,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提交仲裁的纠纷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房地产纠纷不能申请仲裁的情形有: 1、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审理办结的; 2、涉及离婚、收养、监护、继承、析产、赠与的; 3、涉及落实政策问题的房地产行政诉讼; 4、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后发生争议的; 5、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 6、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分房的。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比如:用人单位工作拖欠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
因土地出让合同中体现国家监督权、管理权、制裁权的内容而发生纠纷时,受让方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在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中,有很多内容是法律的义务性规定,体现着国家对土地的监督权、管理权和制裁权。如:受让人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利用土地;出让人可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依法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需满足一定条件等。因收回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延续登记、征收土地闲置费等引发土地出让合同纠纷,受让人有权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也有观点认为,这类纠纷已不是土地出让合同纠纷,因为出让方并不是依据土地出让合同,而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作出了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如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行政处罚决定等。土地使用者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土地出让合同包含着很多法律的义务性规定,使得这一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有所区别,体现了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当土地出让合同出现纠纷时,土地出让合同纠纷能否提起仲裁应当赋予受让方更多的法律救济途径,允许受让方直接依据土地出让合同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3人已浏览
1,190人已浏览
239人已浏览
18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