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合同没有经过第三人的同意的,一般不能在合同中规定第三方权利;如果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与第三方就此进行了协商,第三方也同意了的,可以在合同...
招标法第三十二条,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规定使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其规定。只要第三方代表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受到欺诈、胁迫等依法应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下,且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其口头承诺的内容,该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 2、法律要求,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价值观念,因此,问题所描述的第三方代表应当按照口头承诺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亦是法律的要求。但是口头承诺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对方不承认,且己方当事人无法有效举证,可能导致对方承诺了也可以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发生。因此,还原当时的客观情形非常重要,也就是当事人能够证明对方承诺的内容非常重要。司法依据《民法典》4条、55条、56条、57条
单方面履行承诺条件的,应当履行承诺。因为这种行为对第三人有益,是承诺人自愿做出的承诺,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有效,但承诺不得规定第三人的责任和义务,否则第三人不同意,就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三条的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百八十四条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适用于通知作出的承诺。 不需要通知承诺的,按照交易习惯或要约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生效。
延迟承诺一般应该看做新要约,但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延迟承诺有效的除外。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一般情况下该意思表示为新要约,原要约失效。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65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