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被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六个月,并处罚款1000元至2000元。如果...
公路征收的补偿方式,需要根据征收的是房屋还是土地而有所不同。对于房屋征收,适用的法律是《土地管理法》以及各地政府依据该法制定的征地拆迁补偿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劳动关系。产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录用、调动、辞职、自动离职和开除、除名、辞退就业者引起的争议;(2)由于劳动报酬问题引起的争议;(3)由于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问题引起的争议;(4)由于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引起的争议;(5)由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女工及未成年人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问题引起的争议;(6)由于奖励和处罚问题引起的争议;(7)由于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8)其他有关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引发的争议。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行协商解决和解;2、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经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可向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三、劳动争议处理时效1、自争议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可申请调解;2、必须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申请仲裁;3、仲裁裁决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向法院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诈骗罪 相应的法律法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起诉对方诈骗罪,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可以电话咨询信之源律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1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26人已浏览
6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