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仅指无利害关系的人; 2、原告起诉的出发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尊严及社会公平正义,而非个人一己私利...
1、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仅指无利害关系的人; 2、原告起诉的出发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尊严及社会公平正义,而非个人一己私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2、诉讼代理人是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 3、在代理权限内实施诉讼行为。 4、诉讼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5、在同一诉讼中,不能代理双方当事人。我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394条当中是针对外国人的国籍特地制定的法条。其中规定外国人的国籍是根据外国人入境的时候证件上的确认,对于国籍不明的外来人员,需要有国家驻华使馆出具的证明,如果国际没有办法查明的话,按照国籍不明处理。
1、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仅指无利害关系的人,但古罗马法亦包括有利害关系的人。且如果原告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选择适宜的人作为原告。2、原告起诉的出发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尊严及社会公平正义,而非个人一己私利。3、公益诉讼涉及的案件范围宽泛,可以是民事侵权行为,也可以是行政违法、刑事犯罪活动。4、公益诉讼的地位体现在对国家机关执法能力不足的补充与协助,而非取代国家机关进行执法活动。5、原告在胜诉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一、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诉讼领域的体现,它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途径和司法保障。一方面它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为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有了司法保障。保障人民参加国家事务管理,成为国家主人;防止公务人员滥用化共权力,矫正错误的公共权力。第二、实施公益诉讼制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它能极大地促进实现法治。一方面,它实现以司法权力制约国家权力。从而避免由于权力集中而出现人治的局面。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十六字方针,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公益诉讼不是一种单独的诉讼形式,而是一种以诉讼目的为基准界定的概念,旨在描述检察机关、公益性团体或个人所进行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活动。与维护个人和组织自身的合法权益的私益诉讼相比较,公益诉讼的诉讼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民事诉讼当事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凡不是以自己名义而以他人名义进行诉讼的人,如诉讼代理人,不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2、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当事人必须是发生民事争议的一方,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如支持受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起诉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当事人进行诉讼,是要人民法院对他们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裁判。因此,虽以自己名义参加诉讼,但不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人,如证人、鉴定人不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9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