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
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其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出勤天数的多少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计算方式是: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下面是对于劳动合同计算工资做出的解答 首先明确在计算工资时,其工资的计算标准一般是采用年平均工作日的标准进行计算,即您所提到的每月21.75天,在计算员工工资时,如果遇到当月员工有事假、病假等情况,有未出勤的工作日,那么在计算时,用其应发工资额减去其日平均工资乘以其缺勤天数,从而得到其当月应发工资的数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中关于日工资的折算作了相关规定如下: 日工资该如何折算,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
根据国家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以北京市为例,2016年北京市月平均工资为7706元,那么计算加班工资时,10月1日至4日,节假日每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300%,至少可以获得4251.58元;10月5日至8日,休息日每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200%,至少可以获得2834.39元。
劳务费是要缴税的,根据《税法》的规定,劳务费征收的是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是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法规定: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1、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 2、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税率为20%。例如:A销售人员当月提成1800元,要交(1800-800)*20%=200元个税;当月提成5000元,则要交5000*(1-20%)*20%=800元个税。 3、单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4、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不超过5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30%-200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40%-7000。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2人已浏览
256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