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2、...
民法基本原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立法准则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准则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中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民事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进行。本编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的其他相关规定。第二百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与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第二百三十七条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与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第二百三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和文字。当事人要求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第二百三十九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第二百四十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没有住所,没有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寄出或者委托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处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方可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如下: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民法典履行合同的原则如下: 1、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包括适当履行原则和合作履行原则。 3、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根据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和数量,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内,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 四、合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要适当履行合同债务,还要协助对方履行债务的原则。 5、事件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发生不可预见的事件变更,导致合同基础丧失或动摇。如果合同原有效力继续维护,则不公平,从而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 6、经济合理原则,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在履行合同时,注重经济效益,付出最低成本,获得最佳合同效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75人已浏览
237人已浏览
549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