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只要双方没有就仲裁结果达成一致的,当事人就有权利进行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
1、劳动者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到劳动仲裁委员会去申请仲裁,而不是起诉。2、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因履行企业内部承包合同中的有关劳动权利义务内容而发生的争议; 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 6.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争议; 7.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的其他争议。 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正式在编员工之间发生争议属人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因而不属劳动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其工勤人员及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属劳动争议。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员工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也属劳动争议。 二、基本程序 劳动仲裁的基本程序: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当事人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对劳动关系有异议的; 2、劳动合同履行、终止等争议; 解除劳动关系纠纷; 4、劳动者权益未得到保障引起的争议; 5、工资问题。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且不愿调解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我国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4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98人已浏览
25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