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或者情...
动机不同。寻衅滋事行为人勒索的动机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刺激,故意炫耀,因此犯罪往往是当面地、直截了当地进行。敲诈勒索行为人索取财物是主要目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区别主要是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同。敲诈勒索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加以威胁,迫使其限期交付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中强拿硬要的目的与动机有的是以惹事生非来获得精神刺激,有的是用寻衅滋事开心取乐,并不是以占有为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行为人勒索的动机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刺激,故意炫耀,因此犯罪往往是当面地、直接了当地进行;敲诈勒索行为人索取财物是主要目的,因此他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常常以间接的或当面暗示的方法进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第三十七条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持械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准确区分行为人的行为是寻衅滋事还是敲诈勒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敲诈勒索罪,一般指非法占有,威胁被害人,迫使其限期交付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的犯罪目的与动机较为复杂,有些人通过制造麻烦来获得精神刺激,有的用寻衅滋事快乐取乐,有些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能力和勇气,等等。因此,不难看出,找出主观目的和动机,不难确定这两种指控。但由于调查机关的疏漏,主观目的和动机在本案起诉证据中的证据几乎为零,只能从客观行为方面推断主观目的和动机,因此,本案的定性存在困难和复杂性。第二,从行为侵权的对象来看:勒索罪的行为人一般指向明确的受害者,通常通过精神强迫受害者,在心理上引起恐惧,迫不及待地付钱,主要手段是对受害人或亲属实施暴力威胁;破坏受害人的人格、声誉、财产威胁;揭露和宣传受害人的隐私或弱点等。寻衅滋事罪不同于敲诈勒索罪,其行为人一般都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即通过破坏公共秩序来寻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行为人既不追求政治目的,也不是经济目的,其矛头指向绝不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也不局限于特定的对象,只要能满足其异常心理,任何人和任何人的财产都可能成为其侵权对象,侵权对象的确定性已成为区分两罪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0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181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