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特别自首,是指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认定为特别自首的成立条件是:...
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如何供述罪行能认定为自首一般犯罪的如实供述,是指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这里的如实,是指犯罪人对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与客观存在的犯罪事实相一致。前引司法解释第2条第2项规定:“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由此可见,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犯有数罪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既不能因为未供述全部所犯数罪而对供述部分犯罪也不认定为自首,也不能仅供述所犯数罪中的部分犯罪而对未供述的犯罪也认定为自首,而是实事求是地将所供述部分犯罪认定为自首,未供述部分则不能认定为自首。二、共同犯罪能认定自首的情形前引司法解释第2条第3项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根据司法解释的这一规定,共同犯罪人的如实供述可以分为两种己情形: 1、从犯的如实供述,包括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和供述所知的同案犯。这里的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是指指认同案犯。 2、主犯的如实供述,包括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和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这里的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是指不仅要指认所知的同案犯,而且应当供述所知的这些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如果在一审判决前,也就是法院判决确定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自诉案件并不排斥的存在。自诉案件是相对于公诉案件而言的.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而作的程序上的分类。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自诉案件过程中可以调解,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但不属于程序上的处理,主要解决诉权问题,不涉及对案件实体问题的认定。而对实体问题的认定,无论是案件,还是自诉案件,其认定依据只能是的规定。关于自首,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仅规定了自首的成立条件及其处罚原则,并未对可以成立自首的案件性质作任何限制。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自首成立的法定条件,无论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都应当认定为自首,不能因自诉案件的犯罪事实和容易被司法机关发现和掌握,就不适用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一款“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被害人只能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理论上讲,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通过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判处其一定的刑罚,本身就是对被害人的一种抚慰。如果允许被害人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则所有犯罪对被害人都会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所有的犯罪都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显然不符合立法原意.也脱离中国的司法实践。因此.2000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吸毒构不成刑事犯罪,谈不上自首,但是能够减轻从轻处罚,一般是送往戒毒所。 2.对于吸毒的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7人已浏览
22人已浏览
219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