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依法签订的中介合同有效。委托方与受托方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自愿真实;中介合同内容合法、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中介关系的成立不得...
(1)应当约定期限,主要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等三种形式。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入职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否则从第二个月起,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最多需要支付11个月。
1、发生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签订与履行是并列条件,而非并存条件,也就是说行为人可以在签订或签订、履行或履行合同的任何时候进行诈骗,合同诈骗犯罪不排除履行口头经济合同所实施的犯罪。2、《》第十条规定了口头形式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合法形式之一,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正是由于口头合同的不规范和不严密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中的空子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如不依法惩处,显然是放纵了犯罪,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3、合同诈骗与诈骗犯罪在主体上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单位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犯罪的主体,而诈骗不存在单位诈骗犯罪。单位犯罪是指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成员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的名义,实施依法应受到处罚的行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人员在单位集体的授意之下,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也存在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口头合同现象的存在,因此实施诈骗犯罪,而单位不构成犯罪,就会造成适用法律上的不平等。4、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犯罪行为人为了骗取受害人的货物,采用同样的方法,一个履行的是双方签订的书面合同,而另一个履行的是口头合同,而认定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分别构成了和,,显然加重了对行为人的刑事处罚,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不利于犯罪分子认罪服判、接受改造,不利于刑罚的惩戒和预防作用的发挥。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两倍的工资。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0人已浏览
1,328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1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