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诋毁商誉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消弱其竞争力,使自己取得竞争优势的行为。 诋毁商誉行为的主体限于...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本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反不正当竞争反商业贿赂对商业贿赂的重新规定,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法律的不断完善,是对现有市场上经营模式的认可,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改革,明确了商业贿赂的目的与主体,利于更好的认定商业贿赂行为,消除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经济良好运转。对此我们也应该给予更大的重视,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关于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解答,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从事不正当竞争,受到行政处罚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0人已浏览
720人已浏览
380人已浏览
1,8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