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企业间借贷的法律风险有: (一)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二)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以后转贷的,有可能触犯...
企业间借贷存在以下风险: 1、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以后转贷的,有可能触犯法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企业间贷款的法律风险:企业与公民以贷款为名非法集资或向公众发放贷款无效;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后转贷的,可能违反法律禁止高额转贷;企业之间的贷款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其他。
企业间借款一般法律是不允许的,也存在许多风险: 1.法律、法规对企业间直接借贷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七十三条规定:“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擅自发放贷款的;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规收入处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并且规定约定的利息应当收缴国有。 2.目前法律对企业间的直接借贷行为是予以禁止的,该种借贷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虽然按照广东法院的司法实践,一般会判决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但在广东以外,各地法院做法就不尽一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完全有可能会被收缴利息。另外,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对出借方可按违规收入处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所以,企业间直接借贷无法按照有效合同处理,约定收取的利息无法保障实现,并有被处行政罚款的法律风险。
一、企业间借款存在哪些风险1、企业间借款行为有可能因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2、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后转售的,可能违反法律高额转售的禁止规定,被认定无效,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3、企业和市民之间以贷款为名,非法筹集资金或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行为无效。二.企业间借款风险应如何防范1、委托贷款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开设委托贷款业务的通知》:……委托贷款是指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商业银行根据委托人决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理发行、监督使用、协助回收的贷款。商业银行开设委托贷款业务,只收取手续费,不得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的规定,允许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代理贷款。贷款对象由委托人自行确定。这种贷款方式解决了企业之间直接融资的难题。它是企业间借贷受到限制的产物,是一种变相的直接企业借贷。2、信托贷款按照《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以作为委托人以信托贷款的方式实现借贷给另一企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7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