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证据交换后还可以提交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
用人单位的员工可以不帮公司出庭作证,因为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利害关系,即使出庭作证,该证言也不会被采纳。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劳动者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仲裁开庭前需要做准备有: 1、带着自己的身份证。 2、准备好相关的证据。主要是提交证明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至于没有单位交保险金、未与你签劳动合同的事实,则由单位提交反驳证据,若其举证不能,则请求成立。 3、提前把相关的法律条款复印好,以便向仲裁庭陈述及在辩论程序中使用。 4、计算好单位应该赔偿数额和计算的依据。 5、准备一份书面的陈述材料吧,防止庭上因为紧张而有所遗漏,另外,提交给仲裁庭,也会让仲裁庭系统地了解仲裁请求的理由。 6、案件不太复杂,若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强,可以考虑不委托律师。
根据《证据规定》第33条第2、3款的规定,确立举证期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依当事人主义而确立的举证期限;另一种是依法院职权而确定的举证期限。 首先让我们看看当事人主义协商的举证期限的确定。由于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当事人约定不违反泛绿法规和公序良俗的情况,法律均优先适用当事人的约定。《证据规定》第33条第2款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此,我们知道如果举证期限材当事人主义则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真实意愿的结果并由人民法院认可,未经认可举证期限无效。 其次,再看看法院依职权的举证期限。《证据规定》第33条第3款规定,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其计算。对此,人民法院依职权指定的举证期限不以当事人是否就举证期限达成协商一致为前提,无论当事人是否自行协商举证期限,不影响法院依职权进行指定。 所以据此,在劳动仲裁法的举证期限的指定上我们可以参照《证据规定》的做法。由于劳动法律关系也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只是体现在劳动过程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上。所以在举证期限的商量上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并经仲裁庭的认可或者可以直接由仲裁庭指定举证期限。
第17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20条规定,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决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收集。因此,上述人民法院收集证据的情形都适用于劳动仲裁,但在劳动仲裁案件审理过程中仲裁庭一般不愿意接受证据收集的申请故劳动者还是应该注意平时证据的收集和保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6人已浏览
39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