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费中最重要的是营业税营业税:根据2003年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
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需具备以下条件: (1)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证; (2)按照土地使用权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五亩以上的;(二)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三)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的;(四)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转让,倒卖土地的;(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土地收益金,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其所使用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含连同地面建筑物一同转让)给第三者时,就其转让土地交易额按规定比例向财政部门缴纳的价款;或土地使用者将其所使用的土地使用权出租(含连同地面建筑物一同出租)给其他使用者时,就其所获得的租金收入按规定比例向财政部门缴纳的价款。 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赋。 土地开发费,是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开发所需的前期工程的测算投资,包括征地、拆迁、各种补偿、平整土地、敷设外部市政管线设施和道路工程等各项费用。 土地使用证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办理的证件,因为土地使用证在很多的地方都是可以用得到的,在买卖房屋买卖土地的时候都是需要用到土地使用证的。如果在房屋或者土地交易的时候没有土地使用证往往意味着房屋或者土地有多少的不安全。
收费项目及依据: 1、详见国办发[2006]100号 2、土地出让金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上市交易不低于成交价的40%(省政府152号令) 3、(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上市交易不低于成交价的10%(财综字[1999]31号)。 国有划拨建设用地转出让补缴土地出让金需根据以下四种情况核收:一是房改房上市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按办理时的标定地价10%计收;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依据按广府发〔2008〕39号按评估基准日的出让价与划拨价差额的40%计收;三是己办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的按广府发〔2011〕10号计收;四是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按申请办理时出让价与划拨价差额的100%计收 二、国有划拨土地证转为国有出让土地证 1、如果是单位或企业用地需先向所在地国土资源局打转让申请或补交出让金申请; 2、个人的转让国土局直接有这个程序,找一个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评估出你的土地价格,然后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与国土局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3、普通的私人房子直接找到国土局权属登记中心办理出让合同后在进行土地证变更就可以。 三、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使用范围不同:划拨土地属政策性用地,一般只能用于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不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目前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也均以划拨方式取得。 2、取得对价不同:划拨土地是政府无偿提供给用地者的,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时仅须支少量的土地补偿、安置费用,甚至是无偿获得;出让土地则是土地使用者以市场价从政府手中购得。 3、使用期限不同:划拨土地使用权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因此,除非政府因规划变更需收回土地使用权或土地使用者要转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使用者可以无限期使用。出让土地使用权则有最高土地使用年限的限定。如普通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最高为70年,商业用地为40年,综合用地为50年等,使用期届满后国家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4、转让条件不同:划拨土地的转让须经原批准使用土地的机关批准,经济适用房转让还须经过一定的年限,且转让时须补偿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出让土地和商品房的转让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5、补偿标准不同:如果遇到政府拆迁,出让土地的补偿费要比划拨土地的补偿费标准高出许多。 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有关部门对此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定,所以在实际的运用中,自己对于规定的认识有较深,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因为本身国家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就有着一定的约束,所以自己对于此类问题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解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3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81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