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 1、劳动合同的主体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
劳动合同的内容: (1)用工单位的名称(全称)、所有制性质、法人资格、注册证件号码;劳动者的姓名、劳动手册及身份证号码; (2)双方在履行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审查新员工的主体资格 (1)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学历、资格及工作经历的审查;核实个人资料的准确性,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2)查验新入职员工与其他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前要求其提供与前用人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如没有上述材料的,要求员工签订《承诺书》; (3)对于应届毕业生,必须在其取得毕业证书后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毕业前可以与其签订就业协议书。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工,签订劳务合同。 2、对新入职员工履行告知义务 签订劳动合同前如实告知新员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劳动报酬,以及新员工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书面告知上述情况,并保留相关证据,该情况可以在《入职声明》等文件中加以体现。 3、签订劳动合同 (1)签订劳动合同、协议等应先由员工签字,单位统一盖章。禁止空白合同、协议盖章。 (2)劳动合同应在新员工报到当日签订,最迟不得超过5日。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还需签订《保密协议》、《个人信息授权书》。 (3)如入职员工需要培训的,还需签订《员工培训协议》。新入职员工拒绝签订上述合同、协议的一律不予录用。 4、发放劳动合同,建立员工名册 人事专员制作《劳动合同发放签收表》,由收到劳动合同的员工签字确认,根据《劳动合同发放签收表》制作员工名册。 5、劳动合同一式二份:公司和员工各执一份。
(1)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应合法。当事人不得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违法意图和违法行为,以达到不良企图的目的。(二)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应合法。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作为使用者,应该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使用者。作为劳动者,必须具备劳动权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双方主体签约时,主体资格必须合法。(3)签订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合法。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设定的权利,义务条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发生工伤事故,职场不负责任、缺勤3天除名、不享受星期天的假期等内容是违法无效的条款。对此,使用者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四)签订劳动合同的流程应合法。某地方法规对劳动合同签订程序的法律要求,不仅要求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并签字盖章,还要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进行鉴定,生效。(5)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应合法。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在日常劳动用工中较为少见。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之一,所以原则上适用于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另一层面又因其期限的特殊性,又有区别于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8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