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 (1)一般规定(适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终局案件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劳动争议的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日起一年内申诉。参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为一年。仲裁时效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中止的,自中止时效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等原因中断的,从中断开始,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如下: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一方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或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仲裁后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仅为15天。如直接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公民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报酬引起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生存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项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限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结束的,必须从劳动关系结束之日起一年内提交。法律规定工资纠纷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限不受限制,劳动关系终止一年的特殊时效,但由于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证明书的最低保存期限为2年,对于2年以上未支付的工资,即使没有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也很难主张举证。在一些省市,明确规定工人不支持两年以上的加班费。因此,工人主张工资方面的权益,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应在拖欠工资两年内申请仲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5人已浏览
235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