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法院立案的简易程序规定如下: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
法院立案后还有那些程序我来答 法院立案后还有那些程序 我来答 中华青年律师网 LV.5推荐于2017-09-30 立案==缴费==案子移至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案件受理 1.登记立案 凡有明确的原告、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要求,应由人民法院调查处理的民事纠纷,均应立案处理。 2.案件受理 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理。 3、送达起诉书,指定答辩、举证期间 4、确定开庭审理时间。 二、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三、调查案情和采取保全措施 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成员接办案件后,要在认真审阅诉讼材料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和基层组织对案件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四、调解 处理民事案件应坚持调解为主。凡可以调解解决的,就不要用判决,需要判决的,一般也要先经过调解。处理离婚案件,必须经过调解。调解要尽量就地进行。 五、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案件可以就地进行,也可以在法院内进行。 (可以在审理中再次进行调解。) 六、裁判 制作判决书和裁定书 七、宣判 人民法院应尽可能向当事人当面宣判。宣判时,要向当事人宣布上诉权、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说明本判决要在上诉期满无人上诉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八、上诉 判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具体内容通知原审人民法院。 九、执行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一般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执行。 十、申诉与再审 1.申诉 当事人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不服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可以提出申诉。 2.再审 法院民事案件立案程序各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应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作出决定,另行组织合议庭进行再审。 十一、案卷归档。
法院立案程序如下:(一)原告向法皖提起诉讼,应提交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根据被告入数提交证据材料,同时填写投诉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交法院,保留原告。(二)立案和排期法院接受当事人提交诉状后,应在投诉清单上签字;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立即立案。立案后,符合立即排期的要求,开庭日期、时间、法庭和案件承办法官可以同时确定。(3)送达现场立案的案件,立案法官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审判管理系统,并及时向原告发送立案通知书、法律文书确认书、电缆费通知书等材料;上述材料不能当场立案,可以通过邮政快递送达。(4)缴纳诉讼费。(5)排期开庭(6)判决。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立案后会进行审查,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二、刑事案件审判程序 法庭审判由合议庭的审判长主持。 (一)开庭 1.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依次进行下列工作: (1)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 (2)宣读法庭规则; (3)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 (4)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 (5)审判人员就座后,当庭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2.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后,应当查明被告人的下列情况: (1)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或者单位的名称、住所地、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4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