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 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
社区服刑人员发生突发性重大变故等紧急情形的,经司法所负责人同意、报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口头请假外出,紧急情形消失后应当及时补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系我单位职工,在我公司表现良好,无违法犯罪行为,与同事相处和睦,我公司在其矫正期间愿意承担监管责任。 特此证明。 ××××公司 二O年月日
法院通知被告所在单位。被判刑的,判决生效后应当送达被告所在单位,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可以送达,但也可以不送达单位,而是送达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刑法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18岁以下的人、孕妇、75岁以下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悔改;(三)无再犯罪危险;(四)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地点,接触特定人员。
是不可以申请的,只能提建议。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缓刑适用于以下几种条件都满足的情况: 1、原判刑罚是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人不是; 3、根据犯罪人的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旨再危害社会。其中1和2比较容易理解,3相对来说较复杂,这要有主审法官综合考虑被告人的各种情节来认定,比如,犯罪情节、悔罪情节、及对社会的潜在威胁等,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法官对过失类犯罪考虑得较多,因为这类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不大,如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伤害罪等,而对故意类犯罪使用的较少,因为这类案件一般刑期较重,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又较大,但也有些是可以判处缓刑的,比如,故意伤害致人轻伤、重伤的;数额较少的;的等。因此可以看出是否适用缓刑主要看犯罪行为是否交情,悔罪表现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8人已浏览
264人已浏览
285人已浏览
8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