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合伙合同的当事人必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点比我国有关法律就一般合同主体的资格要求就比较严格。 2、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如果是以成...
其实注意好以下几点就好,以下就是签订保密协议注意事项: 一、保密的内容,这个很重要:内容是什么,内容的范围包括哪些,是不是合理的。因为这些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终止的注意事项: 第一、劳动合同终止应按规定支付补偿金 由于《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终止劳动合同支付补偿金,所以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终止劳动合同不支付补偿金,这是不对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8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国家另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对此劳办发[1996]243号复函,做了明确规定,企业终止劳动合同应按国发(1996)77号《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即“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终止合同时,企业应当按照其在本企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费,但是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企业终止劳动合同应按此规定执行。 第二、过期终止劳动合同无效 当前,有不少企业逾期终止劳动合同,有的逾期一年多才办理终止合同手续,这在程序上是不符合规定的,也是无效的。劳部发[1996]354号文第五条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应当以劳动合同期限最后一日二十四小时为准”;第十四条还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逾期终止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而且还要承担一定责任。所以企业终止劳动合同的时间应是合同期限最后一日,手续应制作终止劳动合同四联单(单位、个人、劳动保险、失业保险各一份)或者行文通知职工本人,同时办理其它手续。只有这样终止劳动合同才会有效。 第三、不续订合同,不等于劳动合同终止 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精减人员和规范下岗职工时,按照中发(1998)10号《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第三条有关规定对下岗职工终止劳动合同,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只限于不与职工续订合同,而不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其它手续,也不通知职工本人。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懂得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和程序,片面认为,只要不续订劳动合同,就算是终止合同;二是由于企业欠职工工资、集资、保险等数量较大,又无力偿付,怕终止合同后职工索要或闹事,而故意拖着不办,以作“缓兵之计”。事实这种做法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期行为,最终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为引发劳动争议埋下了大量隐患。 第四、不要违反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当前国家对合同到期后不得终止或延期终止合同有明确规定,如因工负伤的部分职工和在三期内的女职工,以及患病在医疗期内的职工,均有不得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而有的企业在终止劳动合同时根本不考虑这些规定,凡合同到期的一律终止,如有不少工伤和休产假的职工被终止劳动合同,由此也引发了不少劳动争议,而且有的矛盾相当激化。 第五、劳动合同终止不应一刀切 一些企业为了精减人员,对劳动合同到期的职工,不分老弱,实行一刀切的办法。把一些在企业工作数十年或临近退休的老职工,由于企业原因未能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签订了短期合同,合同到期后也全都终止了劳动合同。而这些老职工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适应社会能力差,加之身体弱等条件,再次就业的机会较少,因此生活无保障,造成一些老职工上访或引发集体劳动争议,因此企业在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对工龄20年以上或者女满40周岁,男满45周岁以上的老职工采取一些灵活办法。如可办理自谋职业单位承担养老保险金或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等优惠政策。 第六、终止劳动合同的人数不宜过大 一些企业不顾职工利益,只考虑企业利益,为了甩“包袱”把合同到期的职工大批量终止劳动合同,有的竟然一次性与50名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加之一些企业草率行事,终止劳动合同程序欠缺,造成不少集体上访和集体劳动争议的发生,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1、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即合同终止之后,双方当事人仍然应该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注意事项有:1、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主体,在股权转让中,出让股权的主体应当是公司的股东,受让方可以是原公司的股东,也可以是股东外的第三人。在实践中,一些公司股东是以公司名义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这会造成签约主体的混淆。另外,如果受让方是公司,要考虑是否需要经过股东会决议通过;如果是自然人,则要审查其是否已注册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股东会或其他股东的决议或意见,股东在对外转让股权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前要征求其他股东意见,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放弃优先购买权时,才能向股东外第三人转让。同时,还需注意其它法定前置程序的履行,否则会出现无效的法律后果。另外,无论是开股东会决议还是单个股东的意见,均要形成书面材料,以避免其他股东事后反悔,导致纠纷产生。 3、对前置审批程序的关注,一些股权转让协议还要涉及到主管部门的批准,如国有股权、或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等。 4、明晰股权结构,股权转让协议受让方应当通过审阅转让股权的股东所在公司的公司章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等必要的文件,对转让股权的股东所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作详尽了解。 5、股权转让协议受让人应认真分析受让股权所在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1)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要求企业提供近两年的审计报告及近期财务报表,核实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情况;核实企业所有者权益是如何形成的;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3)企业的纳税情况调查。 6、股权转让协议受让人应尽量了解所受让股权的相关信息,以确定是否存在瑕疵,(1)应注意所受让的股权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的瑕疵,即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着低于认缴出资额。(2)应注意所受让的股权是否存在出资不到位(违约)的瑕疵,即股权转让协议中的股东出资不按时、足额缴纳。(3)应注意所受让的股权是否存在股权出质的情形。 7、股权转让协议应要求合同相对方作出一定的承诺与保证 (1)股权转让协议受让方应要求出让方做出如下承诺与保证。 (2)股权转让协议出让方应当要求受让方作出如下承诺与保证。 8、股权转让协议应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8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