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方法: 一是要树立先合同、后用工的劳资观念。 二是要严格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四是要...
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方法: 一是要树立先合同、后用工的劳资观念。 二是要严格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四是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 2、企业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规定,如果从当事人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外,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发生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规定,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服,则应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4、法院判决。当事人任何不服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进行。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达成协议,法院将制定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立即生效,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书面判决。原被告任何一方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自收到判决书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r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r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r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r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r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r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r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r8.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r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1、力争以调解处理问题; 2、加强管理,控制诉讼风险。 (1)责任到人,追究行政责任。 (2)经济制裁,摊销风险费用。 (3)依法办事,提高领导素质。 (4)加强沟通,铸造企业文化。 3.风险提示: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5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