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
冒名合同涉嫌合同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冒名签订合同是使用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是违法的行为,依法可以撤销,对被冒名的当事人不发生效力。如果冒名签订合同的行为诈骗公私财产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会被判处刑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其实,有这种情况的实际中也发生很多,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夫妻一方擅自处置共同财产了,一般就是抵押房产或是车子。他人冒用当事人名义签订抵押担保合同,是对当事人财产或房产的无权处分,如果事后根本没有得到当事人的追认,那么这个抵押担保合同就是无效的。 当然,对于被冒名人来说,在有证据证明自身并不知情的情况,就不用为冒名承担责任。 另外,在这种情况中,债权人还能不能够顺利拿得抵押物,实际中得跟据债权人在签订抵押担保合同的时候是不是善意的来判断,这一点主要根据其是否符合下列情形,如果符合的,那么债权人就能够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债权人接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抵押时是善意的。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知道对方是冒名的。 2、以合理的价格抵押。所谓的合理价格,可以参照市场价格,不是说那种严重低于市场价的。 3、抵押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债权人。 因此,如果债权人在接受抵押合同时都符合以上情形,那么债权人就可以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而被冒名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冒名合同涉嫌合同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18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219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