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我国,毛坯房的交付标准如下所述:首先,对于涉及各种管道的毛坯房,在交付前必须通过通水、试压、通球试验以及暖气热工调试等多个环节的验收检测工...
通常情况下,道路两侧是可以设置停车位的。只要这些停车位不会妨碍行人或车辆的通行,并且符合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就有权分配停车位。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为了实现对全体在校生的统一管理并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可能会实施一些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政策和办法。但若这些规定涉及到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有权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诉或投诉举报。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寄宿制学校,保障分散居住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根据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均属于劳动仲裁范围。因此,如果您遇到了这类劳动纠纷,您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如果您的情况不属于上述范畴,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您也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申诉。总之,只要您遭受了与劳动相关的纠纷,都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然企业不得对员工进行罚款已成为公认的法律原则,但符合特定条件时,企业仍然有可能依法要求员工支付赔偿金或违约金。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并没有直接对员工实施罚款的权力。罚款实际上是对公民财产权益的剥夺,因此应当被视为一种财产罚的形式。根据我国的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对财产的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设定,而现行的法律体系尚未赋予企业行使罚款的权力。 企业对员工进行罚款缺乏法律依据。早在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其中详细规定了企业可以对职工实施行政处分以及经济处罚的具体情况。这部条例已经在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废止。因此,企业再对员工进行罚款已经失去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支付,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如果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1人已浏览
395人已浏览
653人已浏览
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