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这个看是什么行为,什么方法,过失的成都,是严重过失还是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你需要把具体事项说一下...
根据刑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诉标准如下:危害公共安全罪,指危害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足以使多人死伤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客体要件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客观要件 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司法实践中,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形式多种多样,其具体犯罪方式,律法条文没有明确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过失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 (二)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与过失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或者社会危害性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 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行为人实施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即除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行为人采用的犯罪方法与放火、爆炸等方法的严重危险性显然不相称,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符合该罪客观特征。 (二)已经造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致不特定的多数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如果未造成危害结果或者危害结果不严重,均不构成该罪。 (三)严重后果必须是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造成。 主体要件 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主观要件 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对其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可能发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结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应当预见这种严重结果可能发生,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严重结果。这两种过失对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均持否定态度,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其发生。这一特征是行为人负有刑罚处罚的主观基础。
(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实施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即除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采用的犯罪方法与失火、爆炸等方法的严重危险性显然不相称,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符合本罪的客观特征。 (2)已经造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致不特定的多数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如果未造成危害结果或者危害结果不严重,均不构成本罪。 (3)严重后果必须是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造成。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4、犯罪主观方面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需要注意的是,成立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本罪危害的是公共安全,既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如果只是针对特定人实施,不构成本罪;其次,行为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是犯罪;最后,行为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意外事件不是犯罪。以上就是对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处罚的说明,启发。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对其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可能发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结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应当预见这种严重结果可能发生,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严重结果。这两种过失对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均持否定态度,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其发生。这一特征是行为人负处罚的主观基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1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1,048人已浏览
10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