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刑法上的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应...
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存在的,对于过失犯罪是属于间接正犯,而且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间接正犯的种类包括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利用他人过失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一般只有在造成了严重损害后果的情况下才会认定为犯罪,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中并没有适用犯罪中止的空间。 《刑法》第十五条 《刑法》第二十四条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犯罪既遂和未遂形态是在主观故意的支配下实施、发生的行为状态。由于过失犯罪不存在主观故意,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犯罪未遂。此外,过失犯罪必须要有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出现了危害结果,那就不能构成犯罪未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了犯罪既遂和未遂形态。对于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就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如果有犯罪行为,一定要及时报警,避免发生危害后果。同时,如果有任何法律问题或者需要法律帮助,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罗兆洪律师就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律师,他有着丰富的刑事辩护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71人已浏览
26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