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2013年9月10日生效的“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构成诽谤罪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是可以的,诽谤罪属于刑事案件,名誉侵权是民事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分别立案。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给你几个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 第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刑法第246条规定的诽谤罪要就主观上要有明知是诽谤行为而有意为之之故意。而且要造成后果严重之数量要件。若没有则不构成此罪。 但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或隐私权。 因为不知道确切的事实,无法准确回答。 但若侵权事实予以认定,则可能会判定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民事责任。 即使是通过合法手段得知他人之隐私,也不得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予以披露,否则构成侵犯隐私权。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权利都应得到他人最大的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也应以他人之权利为界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人已浏览
35人已浏览
40人已浏览
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