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 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
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3...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法院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法院查明相关事实。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法院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起诉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法院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侵权和诽谤都是属于违法活动,是需要得到法律制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相关活动都是违法侵权,所以我们还需要了解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方式,注意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的相关事宜,如果确实存在的话可以选择进行司法上诉解决,自身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的内容没有做此限制; 2、名誉侵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诽谤罪属于犯罪行为,需要刑事责任。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刑法第246条规定的诽谤罪要就主观上要有明知是诽谤行为而有意为之之故意。而且要造成后果严重之数量要件。若没有则不构成此罪。 但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或隐私权。 因为不知道确切的事实,无法准确回答。 但若侵权事实予以认定,则可能会判定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民事责任。 即使是通过合法手段得知他人之隐私,也不得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予以披露,否则构成侵犯隐私权。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权利都应得到他人最大的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也应以他人之权利为界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7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