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
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公司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单位就应当支付劳动报酬,所以除非劳动者没有提供劳动,否则不存在单位不需要支付工资的情形。如果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
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劳动合同法规定,除少数情况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但在用工过程中,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违法约定试用期、延长试用期限或者因为试用期的身份而对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加以限制,在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与其他劳动者区别对待。在实践中,尤以克扣劳动者劳动报酬最为普遍,有些单位甚至在试用期内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那么,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呢?《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见,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工资恶意偏低,廉价使用劳动者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值得欢迎。
单位不及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讨要工资:同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其他。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