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因为按照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金计算办法,计算出来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照老办法计算的金额,实行过渡性保护,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优厚...
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将会依据社会功能将其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承担公益服务三类。但是到2020年,这几类将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五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业单位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含聘用期满10年的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退休:㈠男60岁,女55岁,工作10年;㈡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事业单位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退休:㈠男满60岁,女满50岁,连续工龄10年;㈡完全丧失工作能力;㈢男性5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10年;从事地下、高温工作9年以上;从事其他有害健康工作8年以上。
201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这个的《条例》出台后,将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条例》提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问题,这主要是调标。有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的内容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怎样?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在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它提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问题。过去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机关是绑在一起的,机关涨事业单位才能涨,今后可由市场来决定,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去了,事业单位的工资也能往上正常增长。 不过人社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强调,这个增长幅度是市场化的幅度,是根据市场调整的。换言之,事业单位工资今后可能会升,也可能往下调,因为要看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的调整幅度。总的来说建立了一种新的增长机制,即市场预期和物价预期,而不是等着政策预期。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第三十三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因为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政府机构承担不起这么庞大的养老负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32人已浏览
193人已浏览
1,294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