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存在欺诈行为要证明存在以下情况: 1、一方存在告知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如伪造印章、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质检报告等; 2、该行...
合同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表达错误意思的,其行为构成欺诈。欺诈的构成要件:(1)一方有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证明被骗离职,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劳动双方的劳动关系。证据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账单或转账记录。或者工人也可以提供与用人单位协商离职过程的录音、录像等视频资料,也可以向用人单位证明证明。
1、行为人自己实施一定的胁迫行为,直接给对方造成为难(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 2、对方基于为难而做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行为。 关于在胁迫行为下签订合同的行为。若一方不能举证证明另一方在签订协议时存在胁迫的事实,即无法举证,则法院很难认定。 提醒大家,“口说无凭”是个不变的规律,任何我们要主张的事实,都需要有证据佐证。若真是基于别人的胁迫而自己不得已不为的时候,在行为发生之前以及过程中,因尽可能的通过音频、视频或相关微信、短信、证人证言等方式进行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可撤销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建议您收集被骗的证据,比如网上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银行转帐凭证等,持身份证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当然,如果被骗的金额较小,公安机关可能不会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34人已浏览
462人已浏览
672人已浏览
2,57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