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⒈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⒉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
1、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2、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欲提交补充新证据的,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补充证据的申请。《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第二审程序中,对当事人依法提供的新的证据,法庭应当进行质证。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0人已浏览
650人已浏览
304人已浏览
1,8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