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用人单位使用欺诈手段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其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一,两者都产生于民事交往过程中,且都以合同形式出现; 第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第三,都表现为对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欺诈的赔偿方式: (1)被欺诈人请求撤销合同的,行为人应当返还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 (2)不能返还取得的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 (3)欺诈方还需要赔偿被欺诈人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按照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标准,以及因欺诈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1、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 2、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1、合同欺诈行为有三方面的法律责任 侵权民事责任; 违法行政责任; 犯罪刑事责任。 2、有侵权损害事实。 3、欺诈行为具有违法性。 4、欺诈行为是损害事实的原因。 5、合同欺诈的认定 冒充合格主体资格是诈骗行为人的贯用手段; 查明行为人有无实践履约能力和履约行为; 签订合同后,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履约合同的态度。 6、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 对于返还财产,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决定是否返还,实现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的目标。 对由于欺诈行为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决策失误致使规避没有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的,应当赔偿损失。 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适当损偿。 按照民事协商原则和调解原则,这种责任制度将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律的威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1人已浏览
1,048人已浏览
110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