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霸王条款的特征如下: 1、减免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的义务; 2、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者权限; 3、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 4、权利义...
霸王条款往往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铺通知、行业管理等方式出现。,有五个共同点:一是减免责任,逃避经营者的义务。二、违反法律规定,随意扩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特征“霸王条款”往往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行业管理等方式出现,具有五大共性: 一、是减免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的义务。 二、是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者权限。 三、是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 四、是权利义务不对等,任意加重消费者责任。 五、是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 防范方式:一、认真学习,增强保护意识。 二、关注重点,提高防范实效。 三、及时释疑,避免经济损失。
霸王条款的特征如下: 1、减免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的义务; 2、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者权限; 3、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 4、权利义务不对等,任意加重消费者责任; 5、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 霸王条款就是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
霸王条款是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限制消费者权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 “霸王条款”之所以遭到广大消费者的痛恨,是因为个别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供求关系不平衡,将不平等的消费条款强加给消费者。很多时候,由于消费者是以个人形式面对集体形式的商家,存在心理弱势,往往不得不自认倒霉,花了冤枉钱还得受窝囊气。 2013年12月9日,北京叫停餐饮业6种“霸王条款”。[1] 2015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表示,餐饮行业中的“禁止自带酒水”“包间设置最低消费”属于服务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在餐饮经营者提供服务时遭遇霸王条款产生纠纷,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捍卫自身权益。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先签收后验货”“禁止自带酒水”“特价、促销商品概不退换”,这些其实都是霸王条款,遇到果断投诉。[2]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1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7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