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并不是所有的口头协议都有效。《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五种合同无效的情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如果口头协议属于以上情形也无效。而且,对于有些特定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口头协议无效。 口头协议是指当事人只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合同形式,比如通过聊天、对话等方式达成的口头协议,一般来说比较随意,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口头协议也是《民法典》规定的合同形式之一。口头协议当然也适用《民法典》或其他法律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口头协议,自成立时生效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协议,自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时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相关规定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如下:1.约定的仲裁事项越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仲裁协议的;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的。 最后,如果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是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话,仲裁协议无效。
对行政协议无效的判断,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法和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75条规定,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行政协议属于行政行为的一种,也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无效行政行为的规定。根据《合同法》5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般认为,原则上合同法上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可以适用于行政协议,但需要注意的是:] 一是,作为行政合同相对方只可能存在“欺诈”作为,不可能作出“胁迫”行政机关的行为; 二是,“恶意串通”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非法勾结,并有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之故意和行为,强调了行政机关的“主观故意”,不仅在现实中非常罕见,也难以得到证据证明;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要与对行政合同中单方行为的审查区别开来,后者主要涉及法律法规所明确行为主体资格、合同订立程序等,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指合同本身违反强制性规定。《适用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协议或者确认协议无效,可以根据合同法等相关规定作出处理。这里的相关规定是指《合同法》58条关于“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即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有关行政诉讼案件的处理,应当结合实际的诉讼请求来进行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行政诉讼与合法法的适用情况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对相关情况的认定上存在异议的,则可以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的诉讼情况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644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