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伤职工在明知用人单位拒绝给付工伤保险待遇之日起六十日内,要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单位给予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一旦超...
法律法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应该说《侵权责任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雇佣关系”进行了法律上的界定。《侵权责任法》将用人者责任分为用人单位责任、劳务派遣责任和个人劳务责任。除此之外无其他情形。前两种用人者责任的基础是劳动合同关系。除该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个人劳务关系以外,其他都应被视为劳动关系。《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宗旨在于扩大劳动关系的范围,尽可能地将劳务关系纳入劳动法律、法规调整,以明晰法律责任。但该法对于什么是“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也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及学理界的通常理解,一般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像聘请保姆、私人家教、司机等为方便个人生活才被认定为个人劳务关系。被雇佣人的数量也在少数,双方之间法律地位平等,无行政隶属关系,只是存在一种松散的、临时的结合关系。所以在责任分配、赔偿标准等方面都在雇佣人和受雇人之间做了合理的分配,相对提高了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所以,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既不是受伤日开始计算也不是诉讼之日起开始计算,而且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工伤赔偿诉讼时效和工伤认定时效的确定,诉讼时效为一年,在一年内可以提起诉讼;工伤认定时效为一年,不中断。工伤赔偿诉讼时效所谓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时间内不行使权利,丧失请求执法机关以法定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权利。在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中,规定对身体受到了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参照民法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认定工伤的时效为一年,即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时效依照法律规定工伤发生后应当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认定工伤,且而且这一年的期限无法中断、中止。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是可以中断、中止的,所以: (1)只要认定为工伤,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 (2)可以,只要期间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3)同上,只要期间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时效是中断的,要重新计算。 1、过了诉讼时效期不使用于《工伤保险条例》。 3、成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单位再30天内提出,本人在1年内提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1,623人已浏览
263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