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 2、当事人一方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行为; 3、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民法典》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主要规定了下列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②行为人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自始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无效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合同已经成立,这是无效合同产生的前提。如果合同不成立,则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来处理。 (2)合同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不受合同条款的约束。因为合同本身就已经违法,其目的和内容与法律要求的发生根本性的冲突,因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3)合同自始无效。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就产生了追溯力,该合同从订立之时就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合同中会造成他人人身损害或者是造成对方重大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就是属于无效的。无效的条款自始至终就不产生法律效力。一般情况下,免责条款可以由双方当事人事先进行约定。免责条款主要是为了限制当事人未来的责任。
常见的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订立合同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5、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不真实,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6、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30人已浏览
1,855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