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行为和法律效果的区别

2024-11-07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是民事法律领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是意思表示,而相对应的事实行为则不依赖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其核心特质在于当事人实施行为的主要动力并非旨在获取民事法律后果。 具体来说,法律行为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行为人所表达的意思。而事实行为则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无需借助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直接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意思表示,而非事实构成。换句话说,法律行为的效力并非来源于行为本身所包含的事实因素,而是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意愿。相比之下,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仅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特定的法定构成要件时才能实现。 根据《民法典》第133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相关法规

《民法典》第一百十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