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过失导致患者死亡,构成医疗事故死亡。需要按照医疗事...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对自己权益予以保护的权利。法律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在1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2、 医疗事故的赔偿可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是: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和常规;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4、病人有人身伤害后果。
死亡如何赔偿?根据《》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一)医疗事故等级;(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0人已浏览
1,170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