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伤保险条例》(2011)第三十九条有明确规定: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 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 ([2006]行他字第12号) 新疆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尚未获得民事赔偿,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社会保险法》实施后,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仍继续适用浙政发(2009)50号通知的规定。职工因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同时构成工伤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职工获得侵权赔偿,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相对应项目中应扣除第三人支付的下列五项费用: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发生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工伤保险待遇是指职工暂时或永久人身健康或生命损害的补救和补偿。其作用是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和生活,保障死亡人员遗属的基本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根据本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是:(1)事故伤害,一般包括安全事故、事故、自然灾害等形式的事故。(2)患有职业病。职业病是指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职业病。职工被诊断或鉴定为工伤或视为工伤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3)工作原因。因工作原因受伤是指职工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受到事故伤害,这是最常见的工伤情况。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工伤保险条例》赋予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各类用人单位职工的基本权益。农民工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保障部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对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即户籍不在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地区(生产经营地)所在省(区、市)的农民工,1~4级伤残长期待遇的支付,可试行一次性支付和长期支付两种方式,供农民工选择。在农民工选择一次性或长期支付方式时,支付其工伤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向其说明情况。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需由农民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与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原则上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未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在参保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参保地的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在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均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生产经营地的规定依法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24人已浏览
233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3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