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
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这就是目前所说的执行难,被执行人可能在判决生效后就下落不明,这需要你提供线索。2、法院所收的诉讼费只是审判的费用,执行阶段有执行费用,但现不需申请执行人预交了,执行后由被执行人支付。你到法院打官司不是消费者,当然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看样子你是第一次打官司,对打官司了解很少。3、执行问题确需你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及其财产状况。如果被执行人故意逃避执行,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罪。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其次,消费者有必要知晓我国法律对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规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消费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以下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六)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5人已浏览
1,020人已浏览
578人已浏览
5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