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拖...
退休后公司拖欠工资法院起诉的,需要收取诉讼费。同时,拖欠工资是劳动争议,只有通过正常程序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你自己说做了十天左右就离职了,而且离职没有书面申请。这是你的过错。2、从你多次去电话的情况看,用人单位是同意给你工资的,只是要你自己去结算,这种情况下,你最好是协商,或者提出能否可由亲友去代领工资等办法解决为妥。3、如果在用人单位明确不付工资了,你就得提请劳动者仲裁了,但是提起劳动仲裁,你自己还是要回武汉的。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针对拖欠工资方面的法律援助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有效诉讼期通常为三年。而对于劳动争议方面的仲裁申请,时效期间被设定为一年。此仲裁时效的计算方法是从当事人意识到或应该意识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那一天开始算起。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仲裁时效将被中断: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了相关权利主张;向相关部门请求法律援助;或者,在对方当事人同意承担相应责任之后。在这种情况下,仲裁时效将会重新开始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但因为老板拖欠工资一般属于劳动纠纷,所以报警后将很难得到处理。实践中,被拖欠工资的员工最好是采取以下措施: 1、找老板协商。为节省时间跟精力,建议可以先试试直接找老板协商处理。 2、找劳动部门投诉。投诉时,一般是找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后,由其责令老板及时支付工资。 3、找劳动仲裁机构仲裁。员工被找借口拖欠工资,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追讨工资,将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一旦离职的话,就要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找法院提起诉讼。发现经过以上方法都无法拿回工资的,那么员工最后可以去法院提起诉讼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人已浏览
515人已浏览
51人已浏览
27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