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法114条,只要实施了放火做法,点着了目的物,惹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识以外的原由,目的物被焚毁,无导致严重...
涉嫌故意杀人罪,具体判刑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法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自由裁量权。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114条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第114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本条款,第115条是与第114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是不发生犯罪未遂问题的,只有该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所以,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应以114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即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
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但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例如,犯罪途中行为、守候行为、尾随行为、寻找行为等。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例如投毒杀人者投下毒药后又采取积极的措施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例如误把白糖当做砒霜等毒药去杀人等。犯罪既遂是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例如故意杀人罪的是行为人成功杀害被害人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1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707人已浏览
3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