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第2条规定:”收容教育,是指对卖淫、嫖娼人员集中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
标题: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颁布单位】:1993-09-04【正文】:【题目】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颁布单位】国务院【颁布日期】19...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收容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1993年9月4日国务院令第127号发布)第2条指对卖淫嫖娼人员集中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行政强制措施。 制定《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卖淫嫖娼的决定》,制定本办法。”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1991年9月4日主席令第51号公布)的第4条1款中规定“对卖淫嫖娼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罚。”第4条第2款规定“对卖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强制集中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产劳动,使之改掉恶习。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因此,你说的情况不属于劳动教养,属于收容教育,如果对收容教育的决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所以,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同时,看有没有其他办法来柳暗花明
收容所应当允许被收容教育人员的家属探访。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收容教育期间,遇有子女出生、家属患严重疾病、死亡以及其他正当理由需要离所的,由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担保并交纳后,经所长批准,可以离所。离所期限一般不超过7日。保证金收取办法由公安部规定。
ih,公安机关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收容教育的法律依据是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这部行政法规属于授权立法,其立法依据是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为打击卖淫嫖娼,出台了该决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规定:“对卖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强制集中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产劳动,使之改掉恶习。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随后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规定:“对卖淫、嫖娼人员,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罚外,对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决定收容教育。” 收容教育的期限是六个月至二年,并且是将卖淫、嫖娼人员置身于特定场所强制劳动,这明显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000年颁布的《立法法》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1991年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不是法律,其限制人身自由的规定,与《立法法》的上述规定相冲突。而且,《立法法》还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因此,国务院于1993年制定的《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也与《立法法》相冲突,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该规定应视为失效。 不仅如此,收容教育制度与2005年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相冲突。《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充分说明,法律对于卖淫、嫖娼的处罚仅限于罚款与拘留,并不包括“收容教育”。无论是《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还是《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都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再行对卖淫、嫖娼人员加重处罚。 卖淫嫖娼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在道德上确实应当受到谴责,法律也规定了要进行处罚。但这种处罚应该是适当的,应该与其过错相适应的。在司法实践中,因盗窃罪、抢夺罪、交通肇事罪等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判处缓刑的屡见不鲜。难道两个不道德的男女进行了一个以金钱为媒介的性交易,社会危害性会超过犯罪行为?令人深思。 由于收容教育是由公安机关自行决定,不需要司法审查,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监督。而且,收容教育是自由量裁,这就给了个别公安人员贪赃枉法的机会。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卖淫嫖娼行为是无受害人的违法行为,对卖淫嫖娼人员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的就为数不多,而且《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公安机关自由量裁的空间也很大,这就为不公正执法带来了可能性,也为个别公安人员腐败堕落提供了机会。收容教育带来的不公正执法空间更大,同样的违法行为,有的人可能是平安无事,有的人却要失去半年,甚至两年的人身自由。不公正执法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除了会让个别公安人员沦落为腐败分子之外,还会让公民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怀疑,以至于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6人已浏览
428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2,79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