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是否接受调解是公司与职工的权利,双方都有权拒绝接受调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会先行调解。根据《老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一条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仲裁前置程序这一法律概念,意味着劳动纠纷当事人若欲诉诸于人民法院,则必须事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进行仲裁。而当事人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做出的裁判裁决如果有异议,他们只能在获取裁决书之日起的十五个自然日内才能向人民法院发起诉讼。 2、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凡涉及劳动关系领域的争议问题,均必须先行经过劳动仲裁程序方可进入诉讼阶段。也就是说,劳动仲裁已经成为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要前提条件。 3、值得注意的是,单位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并非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必经环节。换言之,当劳动争议事件发生之后,当事人既可选择通过单位调解委员会进行协商和解,亦可直接跳过调解环节,径直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一般在45天之内可以完成相关的审理工作,如果劳动纠纷案件的案情复杂,劳动仲裁庭的审理时间最长可以延长至15天,延长审理时间之后仲裁庭仍然没有作出仲裁裁决的,劳资双方就劳动纠纷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程序,我把他简单的归纳为:申请、受理、开庭、调解、裁决5个程序。 1.申请。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 2.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开庭。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将进行申请人明确请求、被申请人答辩、仲裁庭调查事实、当事人双方举证质证、辩论、陈述最后意见等环节。 4.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 5.裁决。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会及时作出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5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32人已浏览
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