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委...
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政府每年报告的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可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专辟一部分内容说明,也可以专门单做报告。例如,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2020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报告了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其中专门说明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同时,对本行政区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专项报告,依法接受监督。这是区别于听取常规性报告的针对特定事件的报告,此类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概况、发生原因、处理情况等。
为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环境执法,《法》对加强政府环境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对其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比较具体,主要有以下六项制度:一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环境影响。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二是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并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三是政府接受人大监督。县级以上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发生重大环境事件的要及时向人民大常委会报告。四是环境质量限期达标制度。对于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地方政府,要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五是区域限批制度。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评价文件。六是上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制度。上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现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并且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依法应当给予,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近些年来,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总的来看,投入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入水平。各级政府要把财政的环保支出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即加大对环境监管、环境规划、环境监测、污染预防、污染治理、环保信息、环境科学以及各类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水平,确保财政对于环保的支出稳定增长。同时,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预算收支计划的编制,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努力“少花钱多办事”“把钱花在刀刃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72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1,517人已浏览
6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