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该条规定只列举了救灾抢险就在...
工伤通常是与工作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伤害,“见义勇为”行为,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与工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能认定为工伤。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如果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反击过程杀死一个人,可以构成正当防卫。如果别人只是一般的滋事、殴打,威胁不到生命安全,你把别人杀死,就很难认定为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依法也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2·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该规定并未要求职工必须在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地点,更未要求必须系在职责的范围内,只要职工系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而受到伤害的,即应当视同为工伤。 根据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可知,见义勇为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动,故职工因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的,应视同工伤。
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具备了下列特征,才能成为见义勇为行为,这也是检验见义勇为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志。 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 4、行为人的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5、行为人无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 6、见义勇为一般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这种紧急情况既可以是人为造成的,也可以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相关法律可参考:《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关于贯彻执〈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第142条中规定:为了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在侵害人无力赔偿或者没有侵害人的情况下,如果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经济情况,责令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9人已浏览
104人已浏览
218人已浏览
1,0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