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
先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采取强制措施,需要人力物力,甚至有些案件的先执行费用远远超过普通执行案件的执行费用,不能完全由国家承担,应当由当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强制执行的方法如下: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二、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四、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五、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财物; 六、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七、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八、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支付迟延履行金。
先予执行的程序问题: 一般情况下,民事官司的执行以生效的判决为依据,需要等到判决生效后进行,但对于某些原告来说,等到判决生效后才执行,他们的生活将难以维持,他们的生产或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法律设立了先予执行制度。 所谓先予执行,就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因当事人一方生产或生活上的迫切需要,根据其申请,在作出判决前,裁定一方当事人给付另一方当事人一定的财物,或者立即实施或停止某种行为,并立即执行的措施。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对某些民事案件作出判决前,为解决权利人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急需,裁定义务人履行一定义务的诉讼措施。先予执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和生产经营; 2.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3.人民法院于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前采取。先予执行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其生活,生产经营急需为前提。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申请人败诉,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而造成的财产损失,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先予执行的程序: 1.先予执行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开始,当事人未申请的人民法院不能主动采取先予执行措施。 2.人民法院接受当事人申请后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有必要提供担保的,可以责令其提供,不提供担保的则驳回申请。 3.人民法院对先予执行的申请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及时作出先予执行裁定,裁定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不得上诉,但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定的执行。 4.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后,经过审判程序,判决申请人败诉的,申请人应当返还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拒不返还的,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此造成的损失,申请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实践中,由于执行案件情况复杂,久拖不执行或者久拖执行不下去的情形较多,给当事人造成一种执行案件无期限的错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05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3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