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公司要求签订工伤豁免协议无效,违法的,用人单位不得排除工伤索赔的权利。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未支付工伤保险费的...
假如和职工签订了工伤赔付协议,不违法,且是两边志愿,协议有法令效应。 民事法令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建立、改变、停止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为意图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条款实际上没有法律效力。在就业合同中,无论当事人是否自愿约定工伤概不负责任的条款,都违反宪法和法律,严重违反社会主义公德,是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职工在工伤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根据双方意愿可以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经调解员签字盖调解组织章后才具有法律效应,私下签订的赔偿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应。参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十四条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第十五条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有下列情形之一,即: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该赔偿协议无效。 当事人对其内容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则可撤销。除以上无效可撤销情形外,协议是有效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6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