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
1.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进行欺骗性交易、存在商业贿赂、虚假广告等情形,或者侵犯到公司的商业秘密,进行虚假销售等等,这些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建议你们先行协商,协商不成,只能向当地法院进行诉讼解决了,不正当竞争在他人店面通过法院的诉讼,才能更好维护你的最大利益,若有不明,欢迎致电。
1、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6、附条件交易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 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一,欺诈性交易方法。 (一)伪造他人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着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饰、与着名商品相似的名称、包装、装饰,使购买者误以为是着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伪造商品或伪造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产生误解的虚假表现。 二、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销售和购买商品,采用贿赂手段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 三、虚假广告。 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让大众知道的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产地等进行误解的虚假宣传。 四、侵犯商业秘密。 商业机密是指不为大众所知,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且经过权利人采取机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五、抢价格。 抢价是指经营者以挤压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的行为。 六、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 经营者采用有奖或内部人员中奖的欺诈方式销售商品,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销售高质量的产品,构成欺诈性有奖销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七、诽谤竞争对手的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社会对经营者从事的经营活动的全面评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4人已浏览
673人已浏览
1,524人已浏览
7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