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伤残赔偿基数是指个人工资:即——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
工伤赔偿基数即伤残等级赔偿基数,是指工伤赔偿计算的基数,是指社保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工伤赔偿计算的基数。根据现行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我国工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伤残赔偿基数是指个人工资:即——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民事赔偿)的伤残赔偿基数是指: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赔偿金的计算基数,执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的规定。而按照《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规定,年终奖金及双薪属于工资总额范畴,在计算工资基数时,是必须加进去的。
首先,应明确的是计发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应得工资,是指依照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报酬的约定或者法律有关劳动报酬的规定,劳动者应该得到的全部工资。现实中有些用人单位理解成以基本工资或者标准工资为计算基数是错误的。长期以来,我国工资都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应得工资,不仅包括制度工作时间内完成定额劳动所得的基本报酬,还包括作为超额劳动报酬的奖金、特殊条件下劳动者所得的津贴和补贴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42人已浏览
506人已浏览
1,841人已浏览
1,42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