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认定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
认定合同无效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1.不违法即合法有效。 2.慎重对待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强制性规定。 3.认定合同无效一般应以当事人请求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认定无效合同应当注意: 1、认定无效合同须符合条件,无效的合同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等; 2、无效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认定无效合同应当注意: 1、认定无效合同须符合条件,无效的合同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等; 2、无效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1、正确界定损失与缔约过错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不应判定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因果关系是使人对某种损害结果或不法事态负的条件。自古以来法律演进所形成的一个普遍观念是:除非法律另有特别规定,一个人对不是他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法律上的责任。民法的因果关系理论本质上乃是客观地、公正地确定责任归属的问题,以避免滥施惩戒和转移责任。运用因果关系理论,当事人一方超出合同约定履行的部分所造成的损失与无效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如果不具有因果关系,不能由缔约过错方承担民事责任。2、正确界定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16条规定: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但是,原《经济合同法》对有过错的一方对无过错的承担损害赔偿的范围,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相应的行政法律、规章以及司法解释,也没有界定,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在单方过错致经济合同无效的情况下,确定有过错方对无过错方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明确无过错方损害赔偿的利益的性质。合同损害赔偿的利益分为履行利益和信赖利益。履行利益,又称积极的契约利益,即因契约履行所得利益。信赖利益,又称消极的契约利益,即因信赖契约有效所受的损害。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致而蒙受重大不利的无过错方,其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容应当是,而且只能是信赖利益。如德国学者耶林指出:“当事人因自己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对信其契约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赔偿基于此项信赖而生的损害”。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82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